美國祭出關稅新政,對越南進口商品加征20%關稅,從第三國轉運至越南再輸美的商品,稅率更是飆升至40%。這一舉措,給越南以成衣、鞋類加工為主的低利潤(僅3%-5%)行業(yè)帶來巨大沖擊。
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直言,這些行業(yè)很難承受20%的關稅,除非主要競爭國也面臨相近關稅水平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(Scott Bessent)稱,預計約100個國家將適用美方即將實施的10%對等關稅,這對越南極為不利。當下,各方目光都聚焦在7月9日美國最終公布的對等關稅結果上。
越南臺商表示,關稅高低因行業(yè)而異。過去越南輸美關稅約8%-10%,部分行業(yè)尚可接受,且增加的關稅通常由廠家與品牌商共同分擔。不過,轉運貨物的認定標準尚不明確,預計中國大陸一些半成品運到越南簡易加工包裝后輸美,會被列為轉運貨物。這意味著臺灣一些電子大廠可能需在越南設廠,提高產品在越制造比例以滿足要求。
路透社報道,越南服飾和鞋子工廠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紗線、聚脂纖維布料、鈕扣和拉鏈等原料。目前,在越南組裝但用中國進口原料的產品是否會面臨轉運關稅,尚無定論。攬貨業(yè)認為,對等關稅影響全面,需關注主要競爭國家關稅及轉運貨物認定標準。若中國能憑借稀土資源大幅降低對等關稅,越南將受不利影響。不過,目前有消息稱中國許多稀土位于緬甸,且與中國關系密切的民武控制著緬甸東部新稀土礦。
越南為美國商品提供零關稅,若多數(shù)國家也能享受類似待遇,未來美國運往亞洲的貨載將增加,有助于改善雙向貨載不均衡問題。但美國企業(yè)設在海外的工廠如何認定,還有待確認。美國與越南達成的貿易協(xié)議規(guī)定,對越南商品征收20%關稅,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稅率達40%,越南對美國商品則實行零關稅。此政策旨在打擊貨物轉運,尤其是源自中國的貨物,是美國對越談判的優(yōu)先事項。
這一關稅政策影響廣泛,不僅沖擊越南出口企業(yè),也給美國企業(yè)和消費者帶來顯著負面影響。美國從越南等亞洲國家大量進口服裝鞋帽,加征關稅使進口成本大增,在越美企需支付更高關稅費用,采購成本直線上升。同時,在越美企可能面臨供應鏈受阻,亞洲國家是其服裝鞋帽主要進口來源地,加征關稅可能加劇貿易摩擦,影響供應鏈穩(wěn)定性。成本上升和供應鏈問題,進一步壓縮了投資越南的美國企業(yè)利潤空間。對美國消費者而言,他們要承擔額外成本,購買選擇減少,低收入家庭受影響更為明顯。長期來看,甚至可能導致美國國內出現(xiàn)滯脹。
越南出口行業(yè),尤其是紡織品成衣和皮鞋行業(yè),正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。這兩個行業(yè)對進口依賴度高,影響競爭力,且難以充分利用《自由貿易協(xié)定》(FTA)的關稅優(yōu)惠拓展和多元化市場。越南鞋類出口量居全球第二,每年出口13億雙,主要銷往美洲和歐洲市場,其中向美國市場出口占40%,美國關稅影響巨大。越南紡織品成衣也面臨類似困境,需符合現(xiàn)行FTA兩道原產地規(guī)則,確保原材料溯源至纖維,但國內企業(yè)在紡紗、織染環(huán)節(jié)投資有限,難以滿足品牌方嚴格要求。
綜合而言,美國這一關稅政策給越南出口行業(yè)帶來巨大壓力,尤其是利潤微薄的成衣和鞋類加工行業(yè)。越南企業(yè)需重新評估采購策略,考慮價格調整、利潤修正、海關合規(guī)檢視,并積極探索其他市場或生產基地以降低風險。同時,該政策也可能促使高端商品直接在越南設廠生產,改變越南產業(yè)結構。對美國企業(yè)來說,可能導致成本上升、供應鏈受阻,影響消費者選擇和經濟狀況。兩國的貿易關系和全球經濟格局,都可能因此發(fā)生深遠變化。